《女英雄之旅》序章(上)

莫林·默多克的这本《女英雄之旅》(The Heroine's Journey,1990),我原本是当做编剧工具书买回来的。

读了之后却发现,这不仅仅是一部编剧工具书,更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心理指导读本。不论男女,应该都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养分。可惜的是,我没有找到这本书在国内的译本。想着自己好歹也有英国留学的背景,身边又有一个读英文翻译专业的小学妹@倾圆,两人一合计便开始做起了翻译。

但翻译整本书肯定是不妥的,毕竟有版权问题。于是我们决定翻译本书的序言部分,给大家做一个安利向的文章,看过觉得好的小伙伴可以去购买原版,顺便呼吁一下——各出版社的大佬们!!这本书真的超级棒!!求引进中文版啊!!不是母语看着好吃力啊!!!引进了一定买买买啊!!

下面放出我和@倾圆 妹子共同翻译的《女英雄之旅》的序章。由于字数太多,我打算分上下两部分发,最后可能会做一个中英文对照的全文版。之所以想放中英文对照,因为这个翻译版本中有小部分内容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意译的,但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,所以放出原文更有利于大家讨论学习。

最后再安利一下……这本书真的很好QAQ求出版社引进呜呜呜呜……




《女英雄之旅》序章(上)

作者:莫林·默多克

译者:春日幽铃&倾圆


我是一名专注女性问题的心理咨询师,我的顾客大多是三十到五十岁之间的女性。这些年来,我最常从来访者中听到的咨询是,为什么她们事业成功却依然对一切感到不满呢?在她们口中,这种不满表现为内心空虚,觉得任何事都无意义,仿佛身心被撕裂,有时甚至有强烈的背叛感。这些女性都已经通过了男性英雄之旅(注1)的考验,各自在学术、艺术或经济的领域收获了耀眼的胜利果实,照理说不应该有这种负面的情绪,但她们中仍有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——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?

(译者注1:“男英雄之旅”是美国神话学作家约瑟夫·坎贝尔提出的描述男性英雄实现真我的旅程,这套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剧本等影视文学创作。)

成功的滋味固然甜美,但同时也让她们承受了许多压力,比如工作过于繁忙,身体永远处于疲惫和亚健康的状态。她们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,当初开始打拼事业的时候,这并不是她们所期许的未来生活状态。她们没想到爬上事业的顶峰去享受一览众山小的美景,居然需要牺牲身体和灵魂。我认为她们之所以遭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,是因为选择了一条否定她们本性的道路。

1981年,为了弄清女性和男性英雄之旅有什么联系和不同,我去拜访了约瑟夫·坎贝尔先生。我知道女性和男性英雄之旅的某些阶段有重合,但我认为女性英雄之旅中内心成长的重点在于治愈女性特质的创伤。我想听听坎贝尔先生对此有什么看法,但他的回答让我十分惊讶。他说,女性根本不需要经历英雄之旅。

“在古老神话体系中,女性向来都无须旅行,也无须改变她的固定身份。她在哪,哪里就是人们向往的归处。一旦她明白作为女性角色的美好之处,就不会踏上属于男人的旅程并对性别角色感到混乱了。”

这个回答让我震惊和不满。我身边的女性,包括我,都不愿意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身份或地点中,不愿意成为他人的“归处”。她们不想扮演一个忠实妻子的角色,不想永无止境地在家织毛衣并耐心等待丈夫回家。她们不想做男权文化中的女仆,不想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神明。她们不想听从传教士的建议,不想回归家庭。她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模范标准来诠释女性的新身份和新定义。

在《日记簿:一本艺术家的笔记》中,安妮·特鲁伊特写道:“对我来说,回归女性天性就像回归一个舒适的安全地带。在疲累的时候,我会退回这个安全地带,做回一个女人本来的样子,这种感觉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。男性也会有相应的安全地带,但这个安全地带是怎样的,女人难以想象。社会似乎存在一些偏见,认为男性就应该扮演好男性角色,女性应该扮演好女性角色。但,我是一个女人并不代表我必须时刻待在女性的舒适区里。如果那样的话,舒适区也会变得不再舒适,会变得发臭发霉,难以为继。作为一个浑身充满能量,内心充满好奇的人,我不想被束缚在一个固定角色中。我是一个完整的人,既不会毫无活力,也不会令人聒噪生厌。我会对自己的负责,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和梦想。”

在我们的文化中,现代女性有她们独特的需求。她们需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女性特质,学会珍惜自己,并治愈自己与女性特质之间的分离创伤。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内心成长之旅,它会让你成为一个完整的,各方面均衡发展的,成熟的人。这段旅程并不容易,一路上没有路标,没有引导者,没有地图,没有导航,没有任何可参考的东西。旅程的路线甚至不是直线,而是弯弯绕绕的。这趟旅途中,你不会得到外界的承认,反倒时常被外界干扰和阻挠。

这个女英雄之旅的模型脱胎自坎贝尔先生的男英雄之旅模型,但其中的有些部分被改成了适应女性的情况。没多久,用图形表示这个模型的方法也逐渐在我脑海中成型。

那时是1983年春,我在洛杉矶家庭机构的研究生培训项目里学习一种叫做“家庭还原刻画”的心理疗法。这种疗法会重现一个人原生家庭里反复出现的场景,比如典型的家庭晚餐场景。当时我参与了这个疗法的实验,在一个家庭晚餐场景中扮演我自己,另外有学生扮演我的父亲,母亲和妹妹。当我们各就各位在餐桌边坐好时,过去的回忆突然间涌上来,导致我无法保持冷静,只能在椅子上蜷缩成一团。

之后我在家宅了三天。我躺在客厅的地板上不停地哭,为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苦和混乱而哭。这些我曾试图通过工作来逃避的东西,现在却无法抑制地涌出。在哭泣中,我逐渐在脑海里创造出那个女英雄之旅的模型,一个顺时针走的圆环路径。这个路径开始于女英雄抛弃自己女性特质的时刻。此时女性特质会被她认为是具有依赖性,控制欲和过度情绪化的。接下来,女英雄会全身心投入男英雄之旅,和男性同伴一起尝到独立、威望、金钱、权力和成功的甜美滋味。紧接着是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空虚与绝望,这会迫使女英雄去认真审视那被自己抛弃的女性特质。

在审视的过程中,女英雄急需治愈自己女性特质的深层创伤,这种创伤我们称之为“母女身份分裂”。在女英雄之旅圆环路径的后半段,女英雄需要对自己女性特质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和认可,并将在前半段旅程中学到的男性世界的生存技巧,与自己的女性特质进行整合。

整个模型以图画形式展示如下:


在提出模型后的这么多年时间里,我的任务就是深入理解其中的每一个阶段。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,因为我需要聆听并分析每一个来访者的故事,还需要深度剖析我自身想要在男权社会获得认可的想法。

这个旅程是从我们这一代女性(译者注:作者出生于1970年左右的英国)的视角去描述的。我们出生在后卫星时代,为了恢复西方社会的霸权地位,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比别人优秀。我们曾经想在传统男权社会中获得认可,却发现他们不但不认可我们的努力,还给我们的自信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
以我为例,我是“父亲的女儿”那种类型的女人。这类女性会更认同父亲,会排斥母亲。她们寻求来自父亲、或者说男权社会的认可。但我提出的模型并不针对具体某个人的具体年龄阶段,甚至不仅仅只描述了女性,而且呈现了男女两种性别的内心历程。不论男女,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:他们努力为世界进步做贡献,却又害怕这个进步导向型社会过快的节奏,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,同时由于过度追求文明发展的速度,而破坏地球生态的平衡。

这个旅途是周期性的,一个人有可能同时处于旅途中的多个阶段。举个例子,我一边在尝试愈合我内心母女身份的裂痕,一边在整合自己天生的女性特质和后天培养的男性特质。女英雄之旅是一个不断循环,不断成长,不断学习的过程。

旅程开始于女英雄对自我身份认同感的追寻。这个契机并不是发生在某个固定的年纪,而是发生在“以前的自己”不再适用的时候。比如一个年轻女孩离开家去上学,去工作,去旅行,或开始一段新的恋情时。或者一个中年女人刚离婚,回归工作,回归学校,改变职业生涯,或面对空巢时。甚至可以是一个女人忽然意识到自己没有自我的时候。

在第一个阶段,女英雄拒绝了自己的女性特质。这时女性特质会被看做是被动消极,控制欲强,或不具备生产力的。我们的社会文化普遍认为,女性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,因为她们无法集中注意力,心态浮躁,过于情绪化。因此女性是柔弱的,劣等的,具有依赖性的——不光主流文化这么认为,连很多女人自己都这么想。

想要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获得成功,很多女人选择如下方式:她们会证明自己有很好的头脑,能跟得上工作的节奏,并且在情绪和经济上都能做到独立。在家中,她们会选择和父亲或男性亲属讨论问题。在工作场合,她们会把其他一些男性或男性化的女性当做楷模或导师。这些人认可她的才智,认同她的目标和理想。她会因此找到方向,获得安全感,并尝到成功的滋味。她所做的一切都只为完成工作,或者获得学历,或者拿到下一次晋升机会,就像一套不断运作的精准齿轮系统。这样一来,她会获得威望、地位和财富,并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力量的。这对女英雄来说是令人兴奋的经历,而且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,这一切都是被认可的。因为在这个社会中,人们更看重的是你做了什么。如果你没有做“对世界有意义”的工作,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实质意义。

于是我们的女英雄穿上铠甲,拿起利剑,骑上快马,奔赴战场。不多久,她就找到了她的“宝藏”:一份高学历的学位证书,一个公司法人的头衔,数不胜数的金钱,或举足轻重的权力。男人们与她握手,对她笑着说,欢迎来到男人的世界。

女英雄站在山巅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中。她可能事业家庭双丰收,但她依然会问:“好吧,我实现了所有目标,然后呢?”

她可能会积极寻找下一个需要跨越的障碍,努力争取下一次晋升的机会,满心期待下一次社交活动。她不断地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填满自己的时间,却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停下,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那些需要她的人。拒绝他人会让她感到愧疚——她不想让任何人失望。

通常到这个阶段,女性都渐渐开始察觉自己真实的感受了。也许一场突然的疾病或事故,会让她开始质疑:“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?我已经获得了当初想要的一切,却依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。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恼人的寂寞感和空虚感?为什么会有这种被背叛的感觉?我到底失去了什么?”

当初她为了防止自己的女性特质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,而决定将之抛弃,这在她心中造成了一种严重的不平衡,这种不平衡让她饱受伤害。虽然她学会了怎样高效合理地完成一件工作,但代价却是她的健康,梦想和灵性。她失去的,是她和她的女性特质之间的连接。她或许会注意到自己不断麻木的身体,不断变少的家庭时光,不断枯竭的创造力,不断疏远的女性朋友,并为此感到一丝哀伤。换句话说,她失去了她内心的“小女孩”。


<未完待续>


  7 4
评论(4)
热度(7)

© 幽·铃 | Powered by LOFTER